10月8日是高血压宣传日。当天,新华网携手北京小汤山医院的牛国卫主任,共同打造了“老牛谈健身”的科普节目。节目主要对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的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。
高血压成因与健身意义
高血压的形成原因众多,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主要原因。现在,很多人长时间坐着不动,吃得过多,超重肥胖现象十分常见。在我国成年人中,超重肥胖的比例超过了五成,超重肥胖的人得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人的三到四倍。高血压患者如果能够进行科学的锻炼,增强体质、减轻体重,病情可以得到显著的好转;而对于尚未患高血压的人,运动则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。
运动后血压下降现象
锻炼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有助于降低血压,这种效果可持续达22至24小时。比如,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收缩压能减少10至20毫米汞柱,舒张压则能减少6至10毫米汞柱。由此可见,适量的运动对血压管理有明显的帮助。
目标心率区间确定
运动时,要确保心跳速率在合适范围内。以60岁的人为例,他们的最高心跳速率是220减去年龄,也就是160次。理想的心跳速率应在最高心跳速率的65%到80%之间,换算成每分钟就是104到128次,这个区间的运动效果最佳。掌握自己的理想心跳速率,可以让锻炼更科学、更合理。
适合的运动项目
高血压患者有很多运动可以选择。比如,可以跑步、快走、游泳、打球、骑自行车、踢毽子等有氧运动。还有广场舞、健身操、太极拳等。做伸展运动时,主要用静态伸展法,等肌肉感到阻力和小拉伸后,保持30到60秒。这样的运动能缓解疲劳,还能预防受伤,建议在运动前后来做。
运动带来的益处
适量运动好处多多。它能防止高血压,还能在锻炼中和锻炼后降低血压。而且,坚持锻炼还能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心肺功能,降低他们得冠心病的可能性,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。患者通过定期锻炼,还能减轻焦虑和抑郁,提高身体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,增强幸福感,同时也能提升工作和休闲的质量。
运动的注意事项
锻炼应当逐步增加强度。对于血压超过150/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来说,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,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在开始锻炼时,应当从较低强度开始,逐渐增加,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负荷,确保锻炼过程的安全性。
身边有没有朋友患上高血压,开始重视起科学的运动方式了?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,不妨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anmatong.com/html/tiyuwenda/97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