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奥会,由此激发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极大热情。然而,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了解,我国古代同样有着多样的冰雪娱乐。接下来,让我们共同探寻古代冰雪运动的独到魅力所在。
起源与需求
我国传统上就有参与冰雪活动的习惯。起初,人们参与冰上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。在北方的严寒地带,人们借助冰雪进行交通和觅食。有的人踏着类似雪橇的木板,有的人乘坐由狗拉的雪橇,在冰雪覆盖的辽阔地带往来穿梭。这种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最早的冰雪运动。
北方古老民族以捕猎为生计,在冰天雪地中,他们在冰面上追赶猎物,这催生了滑冰技艺。随着时间的流转,冰上活动慢慢从实用性转变为娱乐性。这种转变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延续至今,其影响极为广泛。
“凌床”娱乐记载
宋朝的史料中提到了“凌床”,这反映了冰雪运动从竞技逐渐转变为娱乐的发展历程。《梦溪笔谈》等书中记载,这种“凌床”与现今的雪圈十分接近,人们并排坐着,由一人牵引绳子前进。《酌中志》记载了明代情景,冬季时分,民众能拉动木板,铺上交床或草垫,一人拉绳,便能带动两三人,于冰面上迅速滑行,乐趣无穷。
那时,“凌床”不仅成为了娱乐工具,还在物资运输上有所贡献。它使得冬天的冰上活动更加多彩,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乐于参与。人们既能体验到速度带来的快乐,又能欣赏到冰面上的美景,这充分展现了古人对冰雪资源的智慧运用。
“骑木而行”传统
所谓“骑木而行”,即是在冰面上踏着类似雪橇的木板滑行。《新唐书》记载了“在冰上乘木追鹿”以及“民间用木板在冰上疾驰,脚踏地面,弯曲的木条支撑腋下,每踏一步便可行走百步”的情景。这些记载生动地描绘了古人冰上狩猎和滑冰的场景。这种活动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颇为普遍,它使得人们在冰雪覆盖的世界中能够自如地行走。
寒冬时节,气温骤降,猎人便以“骑木”之技猎捕猛兽,以此获得食物与皮毛。此法亦成为他们日常出行手段之一。冰面既滑又冷,人们由此掌握了滑冰技艺,适应了严寒环境,这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生存技能。
多样冰上活动
岁月如梭,古时冰雪娱乐活动种类繁多,包括滑冰、乘冰筏、拉雪橇和打冰球等。滑冰时,人们穿着自制的冰刀鞋在冰面上轻盈地滑行,技艺高超;乘坐特制的木筏在冰面上滑行,乐趣横生;拉雪橇既能载人又能载物,既实用又有趣;打冰球则充满了竞技和对抗的激情。
冰面上,孩子们常聚在一起,尽情地打冰球。他们奔跑、追逐,活力四溢。大人们也不甘落后,纷纷加入,举办各种冰上赛事。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。在古人的冬天,这些活动可是不可或缺的。
“冰嬉”的发展
在古代的冰雪运动领域,“冰嬉”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。1625年,《满洲老档秘录》记载了努尔哈赤举办的首次“冰上运动会”,其中包括了“踢形头”等赛事,比如冰上足球和冰球,以及多人速滑等比赛。乾隆皇帝在《御制冰嬉赋》中指出,“冰嬉”是国家制度关注的焦点,当时已经包括了速滑排队、冰球、花样滑冰以及冰上足球等多个项目。
皇宫里,“冰嬉”活动热闹非凡,表演者们穿着华丽的服装,各展滑冰绝技,队伍排列整齐,滑行间姿态优雅,场面十分壮观;而在民间,大家对“冰嬉”同样喜爱有加,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,共同营造了一个全民热爱冰雪运动的氛围,有力地推动了这项运动的传承和进步。
雪天特色活动
古时候,即便是在飘雪的日子,人们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提到,他们会用雪堆成狮子,点亮灯笼,在雪中欢聚。雪狮形态多样,灯笼亮起,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感觉。大家聚在一起,生活变得更加多彩,友情也变得更加深厚。
文人墨客常于雪地挥毫泼墨,以皑皑白雪为背景抒发情感,留下了许多优美的篇章。孩童们在雪地里欢快玩耍,嬉戏打闹,滚雪球、掷雪仗。这些欢乐的时光让严寒的冬季充满了温馨与快乐,彰显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。
您对我国哪项古老的滑雪活动特别喜爱?不妨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您的想法。同时,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,并转发分享,让更多朋友认识我们源远流长的冰雪文化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anmatong.com/html/tiyuwenda/9918.html